秋是秋天的秋老爸(温柔):秋—— 女儿(可爱):秋! 老爸(清亮):秋是秋天的秋—— 女儿(天真):秋是秋天的秋! 秋是中秋的秋。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”一曲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,把人带入了千年前的那个丙辰中秋。东坡先生左手挚壶,右手握杯,对着中秋的明月,倾诉那一份兄弟情谊,与中秋的明月同醉。中秋夜,团圆夜。皎洁的月光下,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分月饼,品香茗,赏月光,诉心肠,天伦之乐,不觉言表,浓浓情意轻轻悄悄地流淌在涓涓的月色中。小女孩依偎在奶奶的怀里,天真地问:“奶奶,为什么我们要吃月饼呀?”奶奶答道:“月饼是圆的,那是表达一家人团圆呀!”小女孩快速说:“奶奶,奶奶,我知道了,凡是圆的都代表团圆,你看我们家的盘子、碗、盆、勺子、鱼缸、手表……”“奶奶,还有我的小脸蛋。”一家人被小女孩的话逗笑了,爷爷的眼眶里笑出了泪花。 秋是秋风的秋。人们还在酷夏的余温中包裹着,不知道是哪一天,一缕缕秋风拂来,倍感凉爽。城市中高大的枫树矗立在道路两旁,秋风吹打着半黄半绿的叶子发出“呼啦呼啦”的响声,那本来 绿油油的叶子,不经意间被凉爽的秋风吹成了一片丹红。又一阵清爽的秋风吹来,乡村原野的地上飘满了树叶,有红的、有黄的、还有半黄半绿的……一层层的落叶,给田野铺上了一层多姿多彩的毯子, 踩在上面,“咯吱”“咯吱”作响,如一曲“秋天原野幻想曲”,真是美妙极了。秋,并不全是苍凉。秋,并不全是寂寥。秋,也并不全是悲戚。 秋是秋菊的秋。李师广《菊韵》“信手拈来无意句,天生韵味 入千家。”秋菊不会言语,不会歌唱,秋菊不正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吗?走进一个不知名的院落,一个多彩的秋菊世界纷至沓来。粉的、白的,黄的,红的,墨的……粉的如晚霞,白的如雪花,黄的如稻穗、红的如枫叶,墨的如丹青……菊花不仅色彩各异,而且姿态万千。有的昂首挺胸,有的羞羞答答,有的凌空腾跃,有的笑舞秋风。真是千态万状,美不胜收。当然,说到秋菊,不得不重温菊作大师陶渊明,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”因为有了“心远地自偏”的精神境界,陶老先生才会悠闲地篱下采菊,抬头见山,悠闲雅致,人菊合一。作为后生的我们不得不感喟:菊之爱,同予者何人? 秋是秋收的秋。秋天的美还在于她是一个收获的季节。枣甜梨脆,豆饱瓜稠。特别是那一望无垠的稻田,秋风乍起,金黄的稻浪此起 彼伏,涟漪阵阵。适逢国庆,秋高气爽。农人们走进田野,挥动着镰刀, 伴随着“嘭嘭嘭”的拍动声,一粒粒金黄的稻谷收进了粮仓。丰年人笑语,农家秋收忙。夕阳西下,人唱喜洋洋。 秋是秋思的秋。谈到秋天,愚以为她是一个多情的季节。《诗经》里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”意境之美,不能言表。唐代张继的《枫桥夜泊》“月落乌啼霜满天, 江枫渔火对愁眠。” 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,旅途中孤寂忧愁由然而生。宋代李清照的《醉花阴·薄雾浓云愁永昼》中写道:“莫道不销魂,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。”字里行间,思夫之情,奔涌而出,易安居士的后作,无一能企及这首诗的意境。元代徐再思的《水仙子·夜雨》中“一声梧叶一声秋,一点芭蕉一点愁,三更归梦三更后。”十年宦海奋斗的情景,江南家乡父母的担忧,一时间都涌上了心头。清朝诗人龚自珍“秋心如海复如潮,但有秋魂不可招。”考试失利,挚友亡故,写出了幻灭与希望,也写出了痛苦与执着。海子的《秋》“秋天深了,王在写诗。在这个世界上秋天深了,该得到的尚未得到,该丧失的早已丧失。”秋天是收获的季节,该收获的没有收获。诗人以“王者”自喻,自尊、失落、无奈的思绪浸满纸面。 老爸(瞭亮):秋—— 女儿(激动):秋! 老爸(高亢):秋是秋天的秋—— 女儿(沸腾):秋是秋天的秋! 作者:张雨奇
文章分类:
作家作品
|